top of page

疫情下受利的最大者其實是自己

  • 作家相片: 麥可湯 Michael Tang
    麥可湯 Michael Tang
  • 2020年4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  最近因為疫情緊張,開始陸陸續續的有人不斷的在放無薪假。許多人不得不待在家,等候公司通知。


但由於此波疫情前景未明,不知道何時能夠恢復正常生活,即使恢復正常生活,景氣和經濟又何時能夠復甦?


再不確定感在心中的擴散下,加諸沒有收入的焦慮感。許多人開始思考要不離職換份工作?或是去打零工?


卻又苦於現階段工作也是相對難找,因為每間公司都是一樣的。


  以我自己來說,雖然我們公司未宣布無薪假,但隨著訂單量的大減,我們的停工待料假也隨之越放越多。


每天客戶都不斷打電話來告知訂單數目的下修,更甚者。許多型體瀕臨轉移、開發中斷....等。


這時候就相當考驗一名管理者的危機處理。在我的認知中,鞋廠管理主要是管"人"。大於管事。


因為所有事情可以依據事務流程或是SOP去做成工作說明書,而這些大概就可以囊括80%的工作。


剩下的20%工作在於管理者面對環境或是不同的人事物所因應的對策變化。而這些,同樣需要自己的團隊去解決。


以我現今每天的工作情形來說:


每天所需作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要召集自己底下的幹部及員工,


  1. 告知此波疫情終將過去,生活將恢復正常

  2. 主管會以身作則與各位同進退。

  3. 這段期間,工資照常提供,各位的工作機會也都還有。即使因政府措施須回家休息,仍然享有底薪。

  4. 因疫情訂單減少,鼓勵各位參與公司多能工&語言培訓,為未來的薪水作加值。


而主管自身要做些什麼呢?


  1. 我會讓底下幹部去了解所有員工的家庭狀況,是否有因為收入的減少,而有任何的困難?

  2. 時時刻刻追蹤越南的第一手消息:一旦有任何政策,公司必須第一時間做出對應的決策。

  3. 統計每日生產狀況,及員工出勤率,並衡量自身財務狀況,第一時間將這些情形與品牌端討論。藉此作為談判的籌碼以爭取訂單。


  綜上所述,領導本來就是一個"因地制宜,通權達變"的藝術,以領導理論來說,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Fiedler 領導權變理論。


費德勒(Fred E. Fiedler)是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教授,自行設計最難共事同仁量表(LPC),做為領導型態的區別工具:LPC分數高者為關係導向領導,LPC分數低者為任務導向領導。他在作過實證研究之後認為,領導者在領導某一個群體時,如果想要達成高度的成果,必須要採取適當的領導方式,而決定採取何種領導方式,則需視三項主要變數的綜合研判而定。此三項變數為:

一、領導者與部屬間的關係:指領導者與部屬相處的情況,及部屬對領導者表示信任與忠心的程度。如果雙方關係良好,即使得領導者的領導情境處於有利的狀況,反之,則處於不利的狀況。

二、任務結構:指群體所負責的任務性質,是否清晰明確、例行化,可預測後果;或是模糊不清、複雜多變,後果難以預測。前者表示結構性高,有利領導者的領導;後者表示結構性低,不利領導者的領導。

三、職位權力:指領導者所據有職位的實際獎懲權力的強弱,及其自上級與整個組織所得到支持的程度。如果權力很大,有利領導。如果權力很小,則不利領導。


費德勒將此三大變數加以組合成八種領導的情境

費德勒將領導型態分成二類任務導向及關係導向

當領導者發現其領導情境屬於有利及不利兩個極端,他最好採取任務導向(亦即專斷式、體制式)的領導型態(見下圖),才能獲得高度的績效。相反的,如果他的領導情境處於有利與不利之間,則最好採取關係導向(亦即民主式、體諒型)的領導型態,較能獲得高度的績效。

依照費德勒的看法,沒有任何一種領導型態可以放諸四海皆準有效。換句話說,在某一種情境下,非常有效的領導型態,在另一種領導情境下,可能就完全無效。

歸納言之,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的重點為:


1.強調領導效能。


2.管理當局必須依據情境選擇適當的領導者。

3.沒有一種領導方式是最好的,領導者必須適應情境,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。


阿香是一名越幹,在一家鞋廠上班,該部門為技轉部門。負責對口開發/量產轉移技術包裹及安排試作事宜。並且由於會中文/英文,相當受到主管的重用。

然而,隨著年資越長,阿香開始能夠獨立作業,並打聽到外面有相關的職缺,且開出更好的條件吸引著他。

  且因為這間鞋廠是間知名大企業,制度完善,福利也還OK。僅僅只是薪水比外界稍低。但因為主管幾乎完全授權予她,且與主管關係良好。讓阿香覺得不如繼續待著也好。於是又做了一年。

   可惜,好景不常,這次碰到了這波疫情,造成工廠訂單銳減,許多員工需要放停工待料假,使得他收入也跟著減少,並開始思考了外面的職缺。是否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去追尋。但奈何時機使然,其他工廠也是相去不遠,大家都是勒緊褲帶過生活。關廠的甚至不在少數。而阿香的主管也看到了員工的焦慮。於是開始召集會議;告知各位目前的環境是如此,即使工作減少,薪資下降。但是公司是有制度的。保障各位的基本需求。並且,只要能提前完成這個月的訂單,就可以得到客戶青睞,得到更多的搶單機會。阿香的主管開始因應疫情制定一套更有效率的作業流程,讓員工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更多量的產量。同時間,主管也告知每位員工趁此停工待料假可以在家學習中文/英文。因為公司每年的3月/9月都會有檢定考試,通過就可以有加薪的獎勵。因此該主管還成立了Zalo群(很像中國的微信),定時將中/英文教材放入,鼓勵員工參予考試。

  最後,阿香打消了離職的念頭,也認為公司的應對措施相對其他公司穩定,而且主管也讓人放心。故繼續的待下來。

而這個阿香,就是目前在我底下的越幹助理。而她同時也是我驗證我的管理方法的一面鏡子。

我相信許多台幹來到越南都是擔任管理要職。但管理是什麼?可能很抽象。彼得.杜拉克曾經說過:管理是一個手段(Mean),藉由手段達到目標的過程。就是管理。

越是險惡的環境,越是考驗自身的平日修練。最大的受利者其實是自己。願以此篇文章共勉擔任管理職的你我他。也期盼疫情早日結束。

若您喜歡麥可湯的文章,歡迎轉發及分享!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2020  Michael Tang的越南外派生活 ALL RIGHT RESERVED /TEL:(+84)903337153
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